急性胃黏膜损伤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该病可能与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等因素有关,需结合胃镜检查确诊。
1、上腹疼痛
上腹部持续或阵发性绞痛是典型表现,疼痛多位于剑突下,进食后可能加重。胃黏膜屏障受损时,胃酸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严重者可放射至背部。患者常伴有胃部灼热感,疼痛程度与黏膜损伤范围相关。临床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复方谷氨酰胺颗粒等药物保护胃黏膜。
2、恶心呕吐
胃黏膜炎症反应会导致胃动力紊乱,出现反复恶心感,呕吐物可能含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质。呕吐后疼痛可能暂时缓解,但频繁呕吐会加重黏膜损伤。该症状在酒精性或药物性胃黏膜损伤中更为突出。需注意防止呕吐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甲氧氯普胺片止吐。
3、呕血黑便
黏膜血管破裂可引起呕新鲜血液或咖啡渣样物,血液经肠道消化后排出柏油样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失血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非甾体抗炎药或应激性溃疡导致的黏膜损伤,需紧急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等抑酸药物。
4、腹胀嗳气
胃排空延迟会导致上腹饱胀感,伴随频繁嗳气或反酸。胃黏膜水肿影响消化功能,食物滞留发酵产生气体。部分患者出现肠鸣音亢进,腹胀在平卧位时加重。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蠕动,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5、食欲减退
胃部不适导致自主拒食,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引发乏力、消瘦。黏膜修复期对食物刺激敏感,患者常选择流质饮食。需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帮助组织修复,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康复新液联合维生素B族制剂可改善消化功能。
急性期应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等损伤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应激。若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或持续黑便,须立即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及规范化治疗。恢复期建议少食多餐,适量补充乳铁蛋白等黏膜修复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