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阴道壁脱垂不治疗可能自行缓解,也可能持续加重。阴道壁脱垂通常与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等因素有关,轻度脱垂可能通过盆底肌锻炼改善,中重度脱垂需医疗干预。
部分产妇在产后6个月内,随着激素水平恢复和盆底肌自我修复,轻度阴道壁脱垂可能逐渐缓解。这种情况多见于脱垂程度较轻、无伴随症状的产妇,坚持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加速恢复。但若产后长期存在压力性尿失禁、下坠感或性生活不适,提示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较重,自愈概率较低。
未治疗的阴道壁脱垂可能随年龄增长、腹压增加而进展。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或重体力劳动会加重盆底负担,导致脱垂从Ⅰ度发展为Ⅱ-Ⅲ度。重度脱垂可能引发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或阴道黏膜溃疡,此时需采用盆底康复治疗、子宫托或阴道壁修补术等医疗手段。
建议产妇产后42天复查时评估盆底功能,存在脱垂者应避免提重物和久蹲。每日坚持盆底肌训练,如发现漏尿或肿物脱出加重,需及时至妇科或盆底康复科就诊。产后1年内是盆底修复黄金期,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