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到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就医,治疗方式主要有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止血、预防脑血管痉挛、手术干预等。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外伤、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破裂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需平卧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若出现呼吸抑制或昏迷,可能需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医护人员会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吸氧。家属应避免随意搬动患者颈部,以免加重损伤。
2、控制颅内压
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同时限制液体入量。床头抬高30度有助于静脉回流。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若出现脑疝征兆如双侧瞳孔不等大,需紧急处理。避免用力咳嗽或排便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
3、止血治疗
急性期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抑制纤溶系统,减少再出血风险。血压过高者需用尼莫地平片控制血压,维持收缩压在目标范围内。止血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
4、预防脑血管痉挛
发病后3-14天为血管痉挛高发期,可口服尼莫地平片预防。维持正常血容量,避免低钠血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流速度,早期发现血管痉挛。若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可能需血管内介入治疗。
5、手术干预
对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或骨折,可能需开颅血肿清除术。动脉瘤性出血可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手术时机根据患者状况评估,早期手术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术后需加强颅内压监测和感染预防。
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需长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纤维为主,预防便秘。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包括认知功能锻炼和肢体功能恢复。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定期复查CT或MRI评估恢复情况,严格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