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慢性胆囊炎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右上腹隐痛、餐后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等。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长期刺激胆囊壁引发的慢性炎症,通常与胆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1、右上腹隐痛
疼痛多位于右侧肋骨下缘,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加重。疼痛可能向右肩背部放射,与胆囊收缩时结石嵌顿有关。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需与胃十二指肠疾病鉴别。
2、餐后腹胀
胆囊炎症导致胆汁排泄功能下降,高脂饮食后出现明显腹部饱胀感。可能伴随嗳气、早饱等症状,易被误认为胃肠功能紊乱。长期腹胀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体重下降。
3、消化不良
胆汁分泌不足导致脂肪消化障碍,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松散油腻。部分患者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状,如夜盲症或出血倾向。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需考虑慢性胆囊炎可能。
4、恶心呕吐
胆囊扩张刺激内脏神经引发反射性恶心,急性发作时可伴随胆汁性呕吐。呕吐后腹痛多不缓解,与胃肠炎不同。反复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警惕胆道梗阻并发症。
5、发热寒战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寒战高热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需紧急处理。慢性炎症期发热多为间歇性,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升高。
结石性慢性胆囊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每日食用油量控制在20克以内。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蓝花等帮助胆固醇代谢。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就医,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等药物。定期超声检查监测结石变化,若反复发作或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建议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