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眩晕症主要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和中枢性眩晕四种类型。眩晕症可能与内耳病变、前庭系统功能障碍、脑血管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天旋地转感、平衡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类型。发病与椭圆囊斑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有关,当头部位置改变时可诱发短暂眩晕,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典型表现为起床、躺下或翻身时突发旋转感,可伴有眼球震颤。耳石复位手法是主要治疗方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改善前庭循环药物。
2、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属于内耳膜迷路积水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及耳闷胀感。眩晕发作常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控制症状,长期管理需限制钠盐摄入并配合盐酸倍他司汀片等血管扩张药物。
3、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所致,表现为突发持续性剧烈眩晕,伴明显平衡障碍但无听力异常。症状常持续数天至数周,头部运动时眩晕加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减轻炎症,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症状缓解后应进行前庭康复训练促进代偿。
4、中枢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由脑干、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或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且多伴随复视、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神经定位体征。需通过头颅MRI等检查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长春西汀注射液改善脑循环等。
眩晕发作期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跌倒,选择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脂。不同眩晕症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建议出现持续或反复眩晕时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听力学评估等手段明确诊断。日常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