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易骨折、活动受限等。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是指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可能引发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上升。
1、腰背疼痛
腰背疼痛是更年期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疼痛可能从脊柱向两侧扩散,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疼痛可能加重。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小梁变薄、断裂,可能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而产生持续性疼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软胶囊等药物改善骨代谢,同时避免提重物或过度弯腰。
2、身高变矮
身高变矮通常与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可能出现楔形变或扁平化,导致脊柱缩短。部分患者在数年内身高可能降低超过3厘米,并伴随驼背畸形。日常需加强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必要时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抑制骨吸收。
3、易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显著增加,轻微碰撞或跌倒可能导致桡骨远端、股骨颈或髋部骨折。这类骨折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时,且愈合时间较长。预防措施包括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进行抗骨松治疗,居家环境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
4、活动受限
随着骨量持续流失,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范围缩小,尤其影响弯腰、转身等动作。严重骨质疏松可能合并脊柱变形,导致胸腔容积缩小影响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配合雷洛昔芬片等选择性雌激素调节剂延缓病情进展。
更年期女性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日常饮食增加牛奶、豆制品等高钙食物摄入,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饮酒等加速骨量流失的行为,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增强骨骼强度。出现持续性骨痛或身高骤降时需及时就医,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