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患者通常需要化验血,但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脑肿瘤的检查方式主要有头部CT、头部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病理活检、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1、头部CT
头部CT通过X射线扫描可快速显示脑部结构异常,对急性出血、钙化灶等具有较高敏感性。检查时需去除金属物品,孕妇应提前告知医生。该检查可能发现肿瘤占位效应或周围水肿带,但小于1厘米的病灶可能漏诊。
2、头部磁共振成像
头部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射频波生成三维图像,对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检查前需移除所有金属物品,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增强扫描可评估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鉴别肿瘤性质。
3、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生化、细胞学分析,对诊断脑膜转移瘤、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重要价值。检查后需平卧6小时预防低颅压头痛,颅内压显著增高者为禁忌。脑脊液可能检出肿瘤细胞、蛋白含量升高或特定基因突变。
4、病理活检
通过立体定向或开颅手术获取肿瘤组织,是确诊的金标准。活检可明确肿瘤分级和分子分型,指导靶向治疗。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组织样本可进行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分析。
5、血液肿瘤标志物
某些脑肿瘤可能释放特定蛋白进入血液,如胶质瘤可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但血液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多用于疗效监测而非诊断。抽血前无须空腹,结果需结合影像学判断,假阳性可能由其他系统肿瘤引起。
脑肿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撞击。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限制腌制食品摄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头痛加重、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