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T2期只切除肿瘤可能由肿瘤位置局限、患者基础状况限制、多学科评估结果、保留膀胱功能需求、新辅助治疗有效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灌注化疗、放疗联合化疗等方式治疗。
1、肿瘤位置局限
肿瘤局限于膀胱肌层特定区域且未侵犯周围组织时,局部切除可达到根治效果。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无淋巴结转移影像学特征,术后需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治疗可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使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卡介苗、吡柔比星注射液、吉西他滨注射液。
2、患者基础状况限制
高龄或合并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这种情况常伴随活动耐力下降、多器官功能减退等症状。治疗以保留器官功能为主,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使用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氟尿嘧啶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3、多学科评估结果
肿瘤MDT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局部切除能达到与根治术相近的生存获益。通常需要满足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单发病灶等条件。治疗建议采用保留膀胱的综合方案,包括术后同步放化疗,使用药物有注射用奈达铂、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
4、保留膀胱功能需求
年轻患者或有强烈生活质量要求者可能选择保膀胱治疗。这种情况可能伴有排尿功能保存诉求,术后需密切监测复发。治疗可采用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光动力治疗,使用药物包括血卟啉注射液、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液。
5、新辅助治疗有效性
术前化疗或免疫治疗显著缩小肿瘤体积后,局部切除即可达到病理完全缓解。通常表现为术前影像学评估肿瘤负荷显著降低。后续治疗需根据病理结果调整,可能包含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阿替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维持治疗。
膀胱癌T2期患者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吸烟及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建议每3个月进行膀胱镜复查,监测尿常规及泌尿系超声。饮食需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出现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复查,必要时进行全身影像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