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术、日常护理等方式有效治愈。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罗红霉素颗粒。阿莫西林颗粒对链球菌和嗜血杆菌感染有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青霉素过敏患儿,罗红霉素颗粒可用于支原体感染。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宝宝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2、鼓膜穿刺术
对于反复发作或伴有鼓室积液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需进行鼓膜穿刺引流。该操作可在门诊完成,通过切开鼓膜排出积液,缓解耳闷和听力下降症状。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洗澡时进水,定期复查鼓膜愈合情况。
3、日常护理
哺乳时保持宝宝头高位,避免奶液逆流至咽鼓管。感冒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减少擤鼻涕次数。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远离二手烟等刺激物。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周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掏耳或滴药。
哺乳期妈妈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物通过乳汁影响宝宝。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如西蓝花、猕猴桃等。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若出现发热不退、耳道流脓或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复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