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焦虑症容易发生在具有遗传倾向、长期压力环境、性格敏感、慢性疾病及女性群体中。主要有家族遗传史、高压职业者、完美主义者、慢性病患者、围产期女性等五类高危人群。
1、家族遗传史
广泛性焦虑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一级亲属中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显著增高,可能与调控神经递质的基因变异有关。这类人群需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正念训练提前干预。
2、高压职业者
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职场人群,如医护人员、金融从业者、互联网从业者等,持续应激状态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表现为持续肌肉紧张、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建议通过规律运动和心理减压课程缓解。
3、完美主义者
具有过度谨慎、过度计划性格特征的个体,其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调控功能较弱,易陷入反复担忧的思维模式。这类人群常伴有决策困难、反复确认行为等表现,需通过暴露疗法逐步改善认知偏差。
4、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因长期疾病管理压力,以及部分疾病本身对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更易共病焦虑症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广泛性焦虑的心悸、手抖等症状,需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
5、围产期女性
妊娠期和产后女性因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加上角色转换压力,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雌激素水平骤降可能影响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表现为过度担忧婴儿健康、惊恐发作等症状,建议联合妇产科与心理科共同干预。
建议高危人群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饮食中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过度担忧伴运动性不安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帮助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