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尿道炎可能由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滴虫感染、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非淋尿道炎主要表现为尿道刺痒、尿痛、尿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沙眼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是非淋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口红肿、晨起尿道分泌物呈稀薄浆液性等症状。确诊需进行核酸扩增检测,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日常需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性伴侣应同步治疗。
2、解脲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可定植于泌尿生殖道,当免疫力下降时引发炎症,表现为排尿灼热感、内裤分泌物结痂等症状。实验室培养或PCR检测可确诊,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克拉霉素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交沙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期间应禁止饮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3、生殖支原体
生殖支原体感染多与不洁性行为有关,可引起尿道黏液脓性分泌物伴异味,部分患者出现会阴坠胀感。诊断依赖特异性核酸检测,治疗推荐莫西沙星片、司帕沙星片等喹诺酮类药物。需注意该病原体可能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用药期间需复查疗效。
4、滴虫感染
阴道毛滴虫通过性接触传播至男性尿道后,可导致尿道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常合并阴囊潮湿瘙痒。显微镜检发现活动滴虫可确诊,治疗首选甲硝唑片、替硝唑栓、奥硝唑胶囊等硝基咪唑类药物。患者及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5、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等细菌逆行感染尿道时,可能引起尿频尿急伴脓性分泌物,常见于包皮过长或卫生不良者。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治疗需根据尿培养选用头孢克肟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日常应保持会阴清洁,多饮水冲刷尿道。
预防非淋尿道炎需注意性行为时全程使用安全套,避免多个性伴侣。日常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出现症状后应及时完成规范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慢性感染。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辛辣饮食,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病原体排出,建议性伴侣同步筛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