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属于严重的心脏疾病,但通过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并改善预后。心肌梗塞的治疗效果与就诊时间、血管阻塞程度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心肌梗塞的严重性体现在急性期可能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典型症状包括持续胸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表现如牙痛或上腹痛。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是核心病理机制,坏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现代医学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开通血管,配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挽救濒死心肌。发病6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心肌功能恢复概率较高。
部分患者因就诊延迟或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可能遗留心力衰竭等后遗症。大面积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形成者,需长期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等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少数合并机械并发症如室间隔穿孔者,需行外科修补手术。高龄、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会显著影响康复效果。
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需坚持二级预防,包括规范用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复查冠脉造影。通过药物支架植入术联合心脏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恢复基本生活能力,但需终身控制危险因素以防再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