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营养治疗的制剂选择主要有肠内营养粉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化疗可能导致食欲下降、消化吸收功能障碍,需根据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个体化选择制剂,必要时可结合静脉营养支持。
1、肠内营养粉剂
肠内营养粉剂以麦芽糊精、乳清蛋白为主要成分,适用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化疗患者。该制剂溶解后呈均质液体,可口服或管饲,提供均衡热量与蛋白质。常见产品如全营养素型肠内营养粉,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使用时应遵循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逐步过渡的原则,避免腹胀腹泻。
2、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含水解乳清蛋白短肽链,适用于存在消化功能障碍的化疗患者。其分子量小,无需消化即可吸收,减轻胃肠负担。部分产品添加中链甘油三酯提高脂肪吸收率,适合合并胰腺功能不全者。可能出现口感不佳的情况,可通过冷藏或添加调味剂改善适口性。
3、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
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含完整酪蛋白或大豆蛋白,适用于胃肠功能尚可但进食不足的患者。其氮源结构完整,需正常消化酶参与分解,能更好维持肠道黏膜屏障。部分高能量密度配方可满足化疗后高代谢需求,但需注意乳糖不耐受患者可能出现腹泻。
4、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添加精氨酸、ω-3脂肪酸等免疫营养素,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化疗患者。这些成分可调节炎症反应,降低感染风险。使用时应监测血糖水平,因部分含糖量较高。对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需评估感染风险后再使用。
5、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针对特定代谢需求设计,如糖尿病型、低脂型等,适用于合并基础疾病的化疗患者。其碳水化合物与脂肪比例调整,可更好控制血糖或减轻脂肪泻。选择时需参照患者血生化指标,并配合临床监测营养指标变化。
化疗期间营养治疗需定期评估体重、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动态调整方案。建议选择易消化优质蛋白、富含抗氧化维生素的制剂,少量多餐避免胃肠负担。对于严重黏膜炎或肠梗阻患者,应及时切换为静脉营养。营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方案,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