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陈旧性腰肌劳损通常由长期劳损、急性损伤未彻底恢复、受凉受潮、姿势不良、腰椎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
1、慢性疼痛
腰部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酸痛是陈旧性腰肌劳损的典型表现。疼痛多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可反复发作。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骶部,可能向臀部放射。患者常因疼痛影响日常活动,久坐、久站或弯腰时症状尤为明显。疼痛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夜间睡眠时可能因翻身而诱发疼痛。
2、活动受限
腰部肌肉僵硬和活动范围减小是常见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等动作受限,严重时甚至影响正常行走。晨起时腰部僵硬感明显,活动后稍缓解。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会出现起坐困难、翻身不便等功能障碍。
3、局部压痛
腰部肌肉附着点处常有明显压痛,按压时可诱发或加重疼痛。常见压痛点包括腰骶交界处、髂嵴后部、第三腰椎横突等部位。压痛点多呈对称性分布,肌肉紧张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局部热敷或按摩后压痛可暂时缓解,但容易反复。压痛程度与劳损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4、肌肉痉挛
腰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和紧张是常见伴随症状。受凉、劳累或姿势不当可能诱发肌肉痉挛,表现为腰部突发剧痛和活动障碍。痉挛多为保护性反应,持续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触诊可发现肌肉硬度增加,被动拉伸时疼痛加剧。反复痉挛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化和粘连,加重慢性疼痛。
5、姿势异常
为减轻疼痛,患者常采取保护性姿势,如腰部侧弯、前倾或后伸等。长期姿势异常可能导致脊柱力学改变和肌肉力量失衡。部分患者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影响脊柱稳定性。姿势异常还可能引发代偿性改变,如骨盆倾斜、肩部不等高等继发问题,进一步加重症状。
陈旧性腰肌劳损患者应注意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正确姿势,控制体重以减轻腰部负担。可进行适度的腰部肌肉锻炼如桥式运动、猫式伸展等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受潮。急性发作期应适当休息,可局部热敷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遵医嘱进行物理治疗或使用药物,避免自行滥用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