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该病可能与免疫异常、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倾向、脾脏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
1、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的瘀点或片状瘀斑是典型表现,多分布于四肢远端及受压部位。口腔颊黏膜、舌面可见血疱,轻微碰撞即可引发皮下出血。这与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需避免外伤并监测出血范围是否扩大。
2、鼻出血与牙龈出血
自发性鼻出血常见于鼻腔前部,出血量可从少量渗血至难以止住。牙龈出血多在刷牙或进食时诱发,可能伴随口腔异味。此类症状提示血小板计数低于安全阈值,需紧急处理防止失血过多,必要时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
3、月经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长、经量骤增甚至贫血,严重时需使用激素类药物调节月经周期。长期失血可导致铁蛋白下降,需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补铁治疗,并定期检测血红蛋白水平。
4、内脏出血
当血小板低于危险值时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泌尿系统出血可见血尿。此类情况需立即输注血小板悬液,同时使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等促进凝血。若出现腹痛或意识改变需警惕腹腔或颅内出血。
5、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患者会因慢性失血出现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儿童可能伴随低热。急性发作期需绝对卧床,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是常用治疗药物,但需警惕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患者应保持软质饮食避免口腔黏膜损伤,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日常活动需防范碰撞,儿童患者建议佩戴防护头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若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合并感染可能加重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