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膜炎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青光眼,但长期未控制的炎症可能增加眼部并发症风险。
慢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和异物感,其病因多与细菌感染、过敏或环境刺激有关。青光眼的核心发病机制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两者在病理上无直接关联。多数慢性结膜炎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不会发展为青光眼。若炎症反复发作且未及时干预,可能引起角膜边缘血管翳或虹膜粘连等继发改变,这些情况可能间接影响房水循环,但概率较低。
极少数情况下,长期严重的慢性结膜炎若合并前葡萄膜炎,可能通过炎症介质影响小梁网功能,或引发周边虹膜前粘连导致房角关闭。此类情况需同时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如浅前房、短眼轴等解剖学异常,才会显著增加闭角型青光眼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单纯慢性结膜炎进展为青光眼的案例极为罕见。
建议慢性结膜炎患者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药物控制炎症,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出现视物模糊、虹视等症状时应立即排查青光眼。日常避免揉眼、过度用眼,过敏体质者需远离花粉等致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