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多月孩子摔着后脑勺可通过观察精神状态、检查外伤、避免摇晃、及时就医、后续护理等方式处理。婴幼儿头部外伤可能由跌落、撞击、发育不稳、环境危险因素、病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观察精神状态
婴幼儿摔伤后需持续观察其意识状态。若出现持续哭闹、嗜睡、呕吐或拒奶等异常表现,可能与脑震荡或颅内损伤有关。家长需记录异常行为发生时间及频率,避免遗漏重要症状。生理性哭闹通常会在安抚后逐渐缓解,病理性症状往往呈进行性加重。
2、检查外伤
家长需在光线充足处检查头皮有无血肿、擦伤或凹陷。婴幼儿颅骨较薄,轻微外伤可能导致骨膜下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发现开放性伤口时,可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禁止自行涂抹药膏或揉搓患处。若出现熊猫眼征或耳后淤斑,提示可能存在颅底骨折。
3、避免摇晃
婴幼儿颈部肌肉未发育完善,摔伤后禁止立即抱起摇晃安抚。不当移动可能加重颈椎或脑组织损伤,正确做法是保持患儿平卧位,轻柔固定头颈部。哺乳期母亲可采取侧卧姿势喂奶,减少头部晃动。家长需注意48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
4、及时就医
出现喷射性呕吐、抽搐、瞳孔不等大等症状时,需立即送医排查硬膜下血肿等急症。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头颅CT检查,婴幼儿需使用专用铅围裙防护甲状腺。对于轻度颅脑损伤,临床常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严重者需住院监测。
5、后续护理
伤后24-48小时内需每2小时观察一次意识状态。睡眠时可适当垫高头部,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可遵医嘱使用小儿复方麝香草酚搽剂外涂消肿,哺乳期母亲应增加维生素K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帮助婴幼儿凝血功能恢复。两周内避免进行婴儿游泳等剧烈活动。
婴幼儿头部摔伤后需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刺激。日常应使用床栏等防护设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婴儿学步车。家长可学习婴幼儿心肺复苏术,定期检查活动区域是否有尖锐物品。若出现异常行为改变或发育里程碑倒退,应及时至儿科神经专科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