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龋齿后出现面部肿痛的原因

发布于 2025/07/03 17:01

患龋齿后出现面部肿痛通常由龋齿继发感染扩散至周围组织引起,可能涉及牙髓炎、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蜂窝织炎或脓肿等病理过程。需及时就医控制感染并处理病灶。

1.牙髓炎

龋齿深达牙髓时可引发牙髓炎,细菌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典型表现为自发性跳痛、冷热刺激痛,炎症渗出物压迫神经末梢可放射至同侧面部。急性期需开髓引流减压,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2.根尖周炎

牙髓炎未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根尖周炎,细菌毒素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刺激牙周膜产生炎性介质。临床特征为患牙叩痛明显、咬合不适,脓液积聚可导致面部软组织肿胀。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急性期可配合头孢克肟颗粒、洛索洛芬钠片、替硝唑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3.颌骨骨髓炎

根尖周炎扩散可能引发颌骨骨髓炎,细菌通过哈弗斯系统侵袭骨组织,导致骨质破坏与死骨形成。表现为持续性颌骨疼痛、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伴张口受限等全身症状。需手术清创配合长期抗生素治疗,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

4.蜂窝织炎

感染突破骨皮质可引发颌面部蜂窝织炎,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在筋膜间隙扩散,导致软组织弥漫性红肿。特征为皮肤紧绷发亮、压痛明显,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反应。需静脉注射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切开引流。

5.脓肿形成

炎症局限化后可形成脓肿,脓腔周围由肉芽组织包裹,触诊有波动感。常见于颊侧或腭侧黏膜下,可能自行破溃形成瘘管。需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配合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奥硝唑胶囊等药物,同时处理病灶牙防止复发。

出现面部肿痛时应避免挤压肿胀部位,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漱口,暂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肿胀24小时内可冷敷减轻疼痛,超过24小时可改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需及时就诊口腔科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感染范围后由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