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干预等方式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1、药物治疗
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支原体感染可选用阿奇霉素片、克拉霉素片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伴有剧烈咳嗽时可配合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或复方甘草合剂镇咳。痰液黏稠者可用氨溴索口服溶液稀释痰液。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
2、物理治疗
雾化吸入治疗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常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帮助缓解气道痉挛和炎症。对于痰液阻塞严重者,可进行体位引流或振动排痰。发热患者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式,体温超过38.5℃时需配合药物退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可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生活干预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痰液。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干燥空气刺激呼吸道。饮食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减少气道刺激。保证充足睡眠,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肺功能。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需注意监测体温和症状变化,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痰中带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恢复期间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可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感染。日常加强手卫生,在流感季节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通过合理用药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多数下呼吸道感染可在1-2周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