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探查取石可能出现胆道感染、胆漏、出血、胰腺炎、胆管狭窄等并发症。胆管探查取石是治疗胆管结石的常见手术方式,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规范操作以降低风险。
胆道感染是胆管探查取石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术中胆汁污染或结石残留有关。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脓毒血症。术后需密切监测体温及血常规,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必要时需行胆道引流。
胆漏多因术中胆管损伤或缝合不严密导致,表现为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样液体或出现腹痛、腹胀。轻度胆漏可通过充分引流和营养支持自行愈合,严重者需行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或再次手术修补。出血可能来源于肝断面或胆管壁血管损伤,少量出血可保守治疗,活动性出血需介入栓塞或手术止血。
胰腺炎与术中胆胰壶腹括约肌损伤或水肿有关,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伴血淀粉酶升高。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胆管狭窄多为远期并发症,与反复炎症或瘢痕形成相关,可导致胆汁淤积和反复胆管炎,需通过球囊扩张或胆管空肠吻合术处理。
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和量,避免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低脂,循序渐进增加营养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如出现发热、黄疸、腹痛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胆道系统负担和促进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