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结构或功能缺陷,需根据具体类型评估严重程度。
1、呼吸困难
婴儿在安静状态下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或肋骨间隙凹陷,可能与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有关。这类疾病导致肺循环血量增加,肺部充血引发呼吸窘迫。需通过心脏彩超明确诊断,轻症可能随年龄增长自愈,中重度需介入封堵术或外科修补治疗。
2、喂养困难
婴儿吸吮乏力、吃奶中断伴出汗,常见于法洛四联症等紫绀型先心病。血氧饱和度下降使婴儿体力不足,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家长需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严重者需术前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根治手术或分期手术矫正。
3、发育迟缓
体重增长缓慢、运动里程碑延迟,可能与复杂先心病如单心室等导致的慢性缺氧有关。机体供氧不足影响代谢功能,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部分患儿术后追赶性生长明显,但严重病例可能遗留认知障碍,需早期康复干预。
4、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气管炎频发,多见于大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异常分流使肺部血流增多,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家长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按时接种疫苗。控制感染后需评估手术时机,延迟治疗可能进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发现婴儿有上述症状应及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避免剧烈哭闹和脱水。母乳喂养提供充足热量,按医嘱补充铁剂预防贫血。术后定期随访心功能,限制剧烈运动直至医生评估确认安全。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