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有哪些类型

发布于 2025/07/03 18:10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包括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相关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该疾病属于严重心律失常,需立即就医干预。

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发生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异常有关。典型表现为突发心悸、胸闷,心电图显示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临床常用普罗帕酮片、美托洛尔缓释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发作,射频消融术可根治。

2、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由希浦系统内折返环路形成,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作时心率可达200次/分以上,易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胺碘酮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可用于急性期处理,长期治疗需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3、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具有遗传倾向,运动或情绪激动易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可能出现晕厥或猝死,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是基础治疗,必要时需联合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4、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相关室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相关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脂肪纤维化替代有关,心电图可见epsilon波。患者常伴右心衰竭表现,心脏MRI有助于确诊。治疗需限制运动并联合索他洛尔片、导管消融及ICD植入等多学科干预。

5、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源于瘢痕组织周围折返,多发生于心梗后1-2周。易恶化为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紧急处理需电复律。长期管理包括胺碘酮片、血运重建及ICD植入,同时需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摄入咖啡因等诱发因素,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持续心悸、黑朦或意识丧失等症状时须立即呼叫急救,延迟救治可能危及生命。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合并基础心脏病者应规范治疗原发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