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球上长了个疙瘩可能是结膜囊肿、结膜乳头状瘤、翼状胬肉、结膜结石或结膜黑色素痣等引起,通常表现为眼部异物感、充血或视力模糊等症状。可通过药物冲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结膜囊肿
结膜囊肿可能与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眼部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囊状突起。轻微囊肿无须处理,较大囊肿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或通过手术切除。日常需避免揉眼,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间。
2、结膜乳头状瘤
结膜乳头状瘤通常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表现为粉红色分叶状肿物,可能伴随眼痒、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抗病毒,或采用冷冻治疗。若肿物增大影响视力,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
3、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多因紫外线刺激或慢性炎症导致,常见睑裂区三角形纤维血管增生,初期表现为结膜充血。可短期使用氟米龙滴眼液缓解炎症,进展期需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户外活动应佩戴防紫外线眼镜。
4、结膜结石
结膜结石与慢性结膜炎或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表现为黄白色硬结突出结膜面,常伴眼磨痛。表浅结石可由医生用针头剔除,深层结石需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控制炎症后处理。日常需保持眼部清洁,热敷睑缘。
5、结膜黑色素痣
结膜黑色素痣多为先天性色素沉着,表现为扁平或隆起的黑褐色病变,一般无须治疗。若短期内颜色加深、体积增大,需手术切除排除恶变。术后可遵医嘱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发现白眼球疙瘩应避免自行挑破或用药,及时就诊明确性质。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光刺激和过度用眼,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若疙瘩伴随红肿疼痛、视力下降或形态改变,需立即就医排查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