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过敏反应可通过立即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抗过敏药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处理。输液过敏反应通常由药物成分过敏、输液速度过快、个体体质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引起。
1、立即停止输液
发生输液过敏反应时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输液器,避免过敏原继续进入体内。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便后续检测过敏原。患者应保持平卧位,松解衣领避免压迫气道,同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若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需立即给予吸氧并调整体位。出现呼吸困难时可抬高床头30度,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道。若发生严重喉头水肿,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医护人员需备好急救设备如呼吸球囊和肾上腺素注射液。
3、使用抗过敏药物
根据过敏反应程度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药物。轻度过敏可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严重过敏需静脉推注肾上腺素注射液。用药后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悸、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儿童及老年人应酌情减量。
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处理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每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直至稳定,特别注意是否出现血压下降或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备快速补液和给药,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患者症状缓解后仍需观察4-6小时防止迟发型过敏反应。
输液过敏反应处理后应详细记录过敏药物名称、反应症状和处理过程,今后就医时需主动告知过敏史。日常应避免接触同类致敏药物,进行药物皮试前需确认空腹状态。过敏体质者输液时建议选择上肢浅表静脉以便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建议定期进行过敏原筛查,家中可备有氯雷他定片等口服抗过敏药物应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