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龋齿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控制、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龋齿主要由细菌感染、糖分摄入过多、清洁不足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牙齿疼痛、敏感或黑斑等症状。
1、口腔清洁
家长需帮助孩子每日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饭后用牙线清理牙缝,减少食物残渣滞留。可配合儿童漱口水辅助清洁,但需避免吞咽。乳牙龋齿可能影响恒牙发育,清洁不到位还会导致牙龈炎。
2、饮食控制
限制高糖零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频率,避免糖分在口腔长时间停留。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奶酪等食物,强化牙釉质。两餐之间建议用清水漱口,睡前刷牙后禁止进食。长期糖分超标会加速龋齿进展,可能引发牙髓炎。
3、定期检查
每3-6个月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斑或釉质脱矿。医生可能建议涂氟或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加重。X光检查能发现邻面隐匿性龋坏。未及时干预的龋齿可能导致乳牙早失,影响恒牙排列。
4、及时治疗
发现龋洞应立即就医,浅龋可通过氟化钠甘油糊剂修复,中龋需清除腐质后填充玻璃离子水门汀,深龋伴牙髓感染时可能需根管治疗。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延误治疗可能引发根尖周脓肿。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监督孩子建立早晚刷牙习惯,餐后及时漱口。定期更换牙刷,选择小头软毛儿童牙刷。减少饼干、糖果等黏性食物的摄入,多吃苹果、胡萝卜等需要咀嚼的蔬果帮助清洁牙面。若孩子出现拒绝进食、夜间哭闹等异常表现,需警惕龋齿引发的疼痛,尽快到口腔科就诊。对于已经治疗的龋齿,仍需加强预防避免继发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