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和跟腱炎是两种不同的足部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症状表现。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的无菌性炎症,跟腱炎是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1、发病部位
足底筋膜炎的病变位于足底筋膜,这是连接跟骨与足趾的厚实纤维组织。跟腱炎的病变集中于跟腱,即小腿三头肌延伸至跟骨的肌腱结构。两者解剖位置相邻但独立,足底筋膜位于足底,跟腱位于足跟后方。
2、疼痛特点
足底筋膜炎表现为晨起第一步剧痛,活动后减轻但久站加重,疼痛点常在足跟内侧。跟腱炎疼痛集中于跟腱附着点,表现为运动后跟腱区钝痛或灼烧感,按压跟腱时疼痛加剧,可能伴局部肿胀。
3、诱发因素
足底筋膜炎多见于扁平足、高弓足或长期站立者,穿软底鞋会加重症状。跟腱炎好发于突然增加运动量的人群,与跟腱过度负荷相关,篮球、跑步等爆发性运动易诱发。
4、体征差异
足底筋膜炎患者被动背屈脚趾可诱发足底疼痛,足跟骨刺是其常见影像学表现。跟腱炎患者单腿提踵试验阳性,超声检查可见跟腱增粗或钙化,严重者出现跟腱部分断裂。
5、治疗侧重
足底筋膜炎需足弓支撑垫配合牵拉训练,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跟腱炎要求制动休息配合离心训练,急性期需冰敷和非甾体抗炎药,慢性病变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治疗。
两种疾病均需避免赤足行走,选择具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足底筋膜炎患者建议睡前做足底筋膜牵拉,跟腱炎患者运动前要充分热身。控制体重、减少爬坡运动有助于预防复发,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或出现行走困难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