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合并细菌感染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抗真菌药物、局部抗生素、口服药物、手术清创等方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合并细菌感染通常由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不当挖耳、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耳道潮湿是真菌和细菌繁殖的常见诱因,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可使用防水耳塞。清洁耳道时用无菌棉签轻轻吸干水分,禁止用力掏耳。潮湿环境工作者需定期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避免高温烫伤。
2、局部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滴耳液、硝酸咪康唑乳膏、环吡酮胺溶液等可抑制耳道真菌生长。使用前需清除耳道分泌物,药物需覆盖全部感染区域。真菌性外耳道炎可能伴随耳道瘙痒、白色絮状分泌物,局部用药需持续2-4周以防复发。
3、局部抗生素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多粘菌素B溶液等针对合并的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常表现为耳道红肿、脓性分泌物和疼痛加重。用药前需进行分泌物培养以确定敏感抗生素,避免与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而降低药效。
4、口服药物
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系统性抗真菌药适用于严重或反复感染。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可短期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需评估肠道菌群状况。
5、手术清创
耳道内真菌团块或坏死组织堵塞时需在耳内镜下清除,严重骨质破坏可能需乳突根治术。手术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听力下降或面神经受累者,术后需继续抗感染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合并恶性外耳道炎时可能需联合高压氧治疗。
日常应避免使用棉签等物品掏耳,洗头洗澡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耳道出现持续瘙痒、流脓或听力下降时及时就诊,治疗期间禁止游泳。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潮湿季节可每周用医用酒精棉签轻拭耳道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