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乳糖不耐受需要注意避免摄入含乳糖食物、选择低乳糖替代品、关注营养补充、监测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乳糖不耐受通常由乳糖酶缺乏引起,表现为腹胀、腹泻等胃肠不适。
1、避免乳糖食物
乳糖不耐受患者需严格限制牛奶、冰淇淋、奶油等含乳糖的乳制品摄入。部分加工食品如面包、饼干也可能添加乳糖,购买前应仔细查看成分表。急性期症状明显时可采用无乳糖饮食2-4周,待症状缓解后再尝试少量引入。
2、选择替代品
可选用经过乳糖水解处理的舒化奶、无乳糖奶粉,或植物蛋白饮品如豆浆、杏仁奶。发酵乳制品中乳糖含量较低,如酸奶、奶酪可酌情少量食用。注意选择强化钙、维生素D的替代品以弥补营养缺口。
3、营养补充
长期限制乳制品可能导致钙和维生素D缺乏,建议通过深绿色蔬菜、豆制品、鱼类等食物补充。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碳酸钙片、维生素D滴剂等补充剂。同时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维持骨骼和肌肉健康。
4、症状监测
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对应关系,帮助识别个体耐受阈值。部分患者可能对5-10克乳糖产生反应,而少数人仅能耐受1-2克。出现严重腹泻时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缓解症状,但需警惕电解质紊乱。
5、医疗干预
若调整饮食后仍持续存在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就医排除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共病。可进行氢呼气试验确诊,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胶囊辅助消化,但不宜长期依赖。
日常建议分次少量摄入乳制品测试耐受量,避免空腹饮用牛奶。烹饪时用无乳糖奶制品替代普通牛奶,注意阅读药品辅料中可能含有的乳糖成分。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出现营养不良征兆时及时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外出就餐可提前告知饮食限制,随身携带应急无乳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