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病变、泌尿系统感染、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行为干预、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或年龄增长导致盆底肌群张力减退,尿道括约肌控尿能力下降。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每日3组收缩训练,每组15次。
2、前列腺增生:
男性前列腺体积增大会压迫尿道引发充盈性尿失禁,常伴随尿频尿急。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表现为夜尿增多、排尿中断。可选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等药物缓解症状。
3、神经系统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脑卒中后中枢控制异常,导致膀胱感觉减退或逼尿肌过度活动。可能出现无意识漏尿或急迫性尿失禁。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膀胱功能训练。
4、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尿道炎刺激黏膜引发尿急症状,老年女性更易发生。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建议足量使用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同时保持每日1500毫升饮水量。
5、慢性疾病:
长期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夜尿增多,慢性便秘腹压增高也会加重症状。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摄入利尿食物如咖啡、酒精,定时排空膀胱减少残余尿。
日常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海鱼摄入,促进黏膜修复;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使用成人护理产品期间需每2小时更换,预防皮肤浸渍。体重超标者应减重5%-10%以降低腹压,夜间限制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