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医源性损伤、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合理补充营养素等方式预防。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可能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疾病、盆腔手术史、长期接触环境毒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熬夜及持续高压状态。吸烟与酗酒会加速卵泡耗竭,需严格戒除。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体脂率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2、控制基础疾病
及时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这类疾病可能通过抗体攻击或炎症反应损伤卵巢组织。糖尿病患者需稳定血糖水平,高血糖环境会导致卵泡微血管病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
3、避免医源性损伤
盆腔放疗或化疗前可考虑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卵巢保护,必要时冷冻保存卵子或卵巢组织。反复卵巢手术可能破坏皮质内原始卵泡,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优先尝试药物治疗。输卵管造影等检查需控制造影剂用量与辐射剂量。
4、定期监测激素水平
30岁以上女性可每年检测抗苗勒管激素与基础卵泡刺激素,AMH低于1.1ng/ml提示储备下降。月经周期第3天超声计数窦卵泡,双侧卵巢AFC少于5-7个需警惕。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或经量减少时应及时评估卵巢功能。
5、合理补充营养素
适量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减轻卵泡闭锁。维生素D缺乏与卵泡质量下降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宜维持在30ng/ml以上。辅酶Q10可能改善线粒体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服用含激素的保健品。
日常可增加豆制品、石榴、蓝莓等含植物雌激素及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长期接触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若出现潮热、盗汗等更年期提前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加速卵巢功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