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主要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胃肠功能紊乱、淋巴组织增生、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阑尾炎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腹部压痛等症状。
1、阑尾管腔阻塞
阑尾管腔阻塞是阑尾炎最常见的原因。阑尾管腔细长且弯曲,容易因粪石、食物残渣或寄生虫等异物堵塞。阻塞后管腔内压力升高,影响血液供应,导致阑尾壁缺血坏死。细菌在阻塞环境下繁殖,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脐周疼痛后转移至右下腹,伴有腹胀。治疗需手术切除阑尾,如阑尾切除术,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等抗感染药物。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间接导致阑尾炎。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至阑尾,或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引起。感染后阑尾黏膜溃疡,细菌侵入深层组织形成化脓性炎症。患者常伴发热、白细胞升高,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严重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日常需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减少肠道感染风险。
3、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蠕动异常可能诱发阑尾炎。长期便秘、腹泻或饮食不规律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阑尾排空障碍。肠内容物滞留刺激阑尾壁,引发痉挛性收缩和局部水肿。这类患者多有消化不良病史,疼痛初期为阵发性绞痛。可通过调节饮食、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改善胃肠功能,急性发作时需禁食并手术干预。
4、淋巴组织增生
青少年阑尾炎多与淋巴滤泡增生相关。上呼吸道感染或全身性病毒感染时,阑尾壁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堵塞管腔。增生组织压迫血管导致黏膜缺血,继发细菌感染。患者发病前常有感冒史,疼痛逐渐加重。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控制感染,术后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5、粪石嵌顿
粪石坚硬难以排出,易嵌顿于阑尾根部。粪石由钙盐和粪便浓缩形成,机械性刺激可造成黏膜损伤和管腔闭塞。中老年患者多见,疼痛突发且剧烈,易发生穿孔。腹部CT可见阑尾增粗伴粪石影。确诊后应急诊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术后需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预防感染,恢复期保持低渣饮食。
预防阑尾炎需保持规律饮食,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促进肠道蠕动。避免暴饮暴食及饭后立即剧烈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患者应逐步恢复活动,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感染指标。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其排便情况,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