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主要有控制疾病进展、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等因素综合制定。
1、控制疾病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抑制异常浆细胞增殖。常用药物包括硼替佐米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靶向治疗药物,可干扰肿瘤细胞生长周期。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减少骨质破坏风险。
2、缓解症状
针对骨痛症状可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等双膦酸盐类药物,配合镇痛治疗。贫血患者可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钙血症需静脉补液联合降钙治疗。对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3、延长生存期
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的三药方案可显著提高缓解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65岁以下且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维持治疗阶段使用来那度胺等药物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4、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并调整镇痛方案,预防病理性骨折需避免负重活动。心理疏导可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营养支持能纠正恶病质。适当运动康复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和骨密度。
5、预防并发症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降低感染风险,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定期口腔护理减少颌骨坏死概率,疫苗接种需避开治疗周期。监测心脏功能可早期发现药物相关心肌损害。
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避免高盐高脂食物。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注意预防跌倒。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出现发热、骨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注意口腔卫生和皮肤清洁,居住环境保持通风以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