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芋一头坏了通常不建议继续食用另一半,即使外观完好的部分也可能存在霉菌毒素扩散或细菌污染风险。
山芋局部霉变或腐烂时,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等毒素可能通过内部纤维组织扩散至看似正常的区域。肉眼无法准确判断污染范围,切除霉变部分后剩余部分仍可能含有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长期摄入低剂量霉菌毒素还可能对肝脏造成潜在损害。山芋腐烂常伴随细菌大量繁殖,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可渗透至周边组织。即使用刀切除腐败部分,刀具接触污染区域后可能将细菌带到其他部位,增加食物中毒风险。
若山芋仅因机械损伤导致局部变色但无霉斑、异味等腐败迹象,切除损伤部位后充分加热可谨慎食用。但需确保剩余部分质地坚硬、无异常味道,且损伤与食用间隔不超过数小时。发芽的山芋虽不含龙葵碱,但发芽部位会消耗块茎营养,建议削去芽眼及周边组织后尽快食用。
储存山芋应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免潮湿环境加速霉变。发现霉变的山芋需整颗丢弃,不可挖除腐败部分后继续食用。若误食变质山芋后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日常选购时注意检查表皮是否完整,避免购买有暗褐色凹陷或霉斑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