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细菌性结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滴眼液、冷敷、清洁眼睑、避免接触传播、就医复查等方式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症状。
1、抗生素滴眼液
细菌性结膜炎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革兰阴性菌效果显著,妥布霉素滴眼液适用于儿童患者,氯霉素滴眼液可能引起骨髓抑制需慎用。使用前需清洁双手,滴药时避免瓶口接触眼部。
2、冷敷
用冷藏后的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每日冷敷眼部2-3次可缓解充血肿胀。冷敷温度建议20-25℃,每次持续10分钟,冷敷后及时擦干眼周。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清洁眼睑
使用煮沸冷却的淡盐水或医用棉签蘸取婴儿洗发水(1:10稀释),沿睑缘由内向外轻柔擦拭分泌物。每日清洁2次,注意单次棉签不重复使用。结痂的分泌物可先用温热纱布湿敷软化再清除。
4、避免接触传播
患者需单独使用毛巾、枕套等物品,用60℃以上热水洗涤日用品。避免揉眼动作,接触患眼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20秒。急性期应暂停佩戴隐形眼镜,痊愈后需更换新镜片及护理液。
5、就医复查
若用药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疼痛、角膜混浊等情况需立即复诊。儿童患者出现眼睑肿胀拒按、发热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诊。医生可能调整抗生素种类或进行细菌培养检查。
治疗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强光刺激眼睛。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共用眼部化妆品。日常注意手卫生,不用脏手触碰眼睛,可有效预防复发。若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需同时进行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