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辅助治疗、预防并发症以及定期随访。真菌性角膜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常见致病菌有镰刀菌、曲霉菌等,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抗真菌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核心手段。局部用药常用那他霉素滴眼液、伏立康唑滴眼液等,严重者可联合全身使用氟康唑注射液或伊曲康唑胶囊。用药需持续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实验室检查转阴,避免过早停药导致复发。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眼部刺激、结膜充血等药物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
2、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角膜穿孔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板层角膜移植术适用于病灶较局限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用于全层角膜受累病例。术前需控制感染活动期,术后需长期使用抗排斥药物。紧急情况下可采用结膜瓣覆盖术暂时保护眼球结构,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3、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包括睫状肌麻痹剂缓解虹膜刺激症状,降眼压药物预防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泪液改善眼表环境。对于合并细菌感染者可短期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广谱抗生素。疼痛明显者可酌情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镇痛,但需避免掩盖病情变化。
4、预防并发症
密切监测是否发生角膜穿孔、眼内炎、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每日检查视力、眼压及前房反应,定期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评估感染控制情况。发生前房积脓时需考虑前房冲洗,出现眼内炎迹象应立即行玻璃体注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
5、定期随访
治愈后仍需持续随访6-12个月,初期每周复查,稳定后每月复查。随访内容包括视力检测、角膜瘢痕评估、眼压测量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需警惕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发生,移植术后患者要监测移植片排斥反应。
治疗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或佩戴隐形眼镜。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A摄入,如鸡蛋、胡萝卜等有助于角膜修复。外出佩戴防护眼镜防止异物刺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完整记录用药反应。出现眼痛加剧、视力骤降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复诊,真菌性角膜炎的及时规范治疗对保留有用视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