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口臭等症状。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口腔卫生不良、咬合创伤、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洁治术、龈下刮治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牙龈红肿
牙龈红肿是牙周炎早期典型症状,表现为牙龈边缘呈暗红色,组织松软易出血。刷牙或咀嚼食物时可能出现自发性渗血,部分患者伴随牙龈胀痛。这与牙菌斑中的细菌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有关。日常需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甲硝唑口腔粘贴片等药物控制感染。
2、牙周袋形成
随着炎症向深层发展,牙龈与牙根面分离形成病理性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毫米。牙周袋内积聚大量牙结石和脓性分泌物,可能引起牙齿酸胀感。该症状与胶原纤维破坏、牙槽骨吸收相关。需通过超声洁治清除龈上结石,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碘甘油等局部用药,重度病例可能需实施翻瓣术。
3、牙齿松动
牙周炎中晚期会出现牙齿松动度增加,严重时发生病理性移位。这是由于牙周膜纤维断裂和牙槽骨高度降低导致的支持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咀嚼无力或咬合不适,前牙区可能出现扇形散开。除基础治疗外,可考虑牙周夹板固定,骨缺损严重者需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4、口臭
牙周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口臭,主要由牙周袋内厌氧菌分解蛋白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所致。口腔异味在晨起时尤为明显,漱口后短暂缓解。这与普雷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病原体过度繁殖有关。除机械清创外,可短期使用替硝唑片、奥硝唑胶囊等抗厌氧菌药物,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口腔微生态。
建议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每半年接受专业口腔检查。控制血糖等系统性疾病,避免吸烟等加重因素。出现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牙齿明显松动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和X线检查。早期干预可有效阻止牙槽骨吸收,晚期病例需通过植骨术、牙周再生术等复杂治疗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