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疱疹性咽喉炎反复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护理、抗病毒治疗、对症用药、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缓解。该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伴随咽痛、拒食、口腔疱疹等症状。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或额头贴退热贴辅助散热。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发热期间避免穿盖过厚,保持室内通风。
2、补液护理:
鼓励少量多次饮用凉开水、口服补液盐Ⅲ,避免果汁等酸性刺激饮品。可进食常温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缓解咽部疼痛。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时需及时就医。
3、抗病毒治疗:
确诊由柯萨奇病毒等引起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治疗,不可自行滥用抗生素。
4、对症用药:
咽痛明显可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局部喷涂,或含服西吡氯铵含片。口腔疱疹破溃后可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发热伴头痛时可短期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
5、预防继发感染:
患儿餐具需煮沸消毒,避免与其他人共用餐具玩具。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液洗手。恢复期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时,需警惕脑膜炎等并发症。
患病期间保持居室湿度50%-60%,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3次。恢复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鸡蛋羹、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托幼机构儿童需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服用板蓝根颗粒。反复发作超过3次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