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狗是否患有狂犬病需观察其行为异常、攻击性增强、流涎等症状,并结合暴露史综合评估。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犬咬伤传播。
1、行为异常
患病初期可能出现性情突变,如温顺的狗突然焦躁或活泼的狗异常沉郁。部分病犬会无目的游荡、啃咬异物,或对光线声音敏感。这些表现可能与病毒侵袭神经系统有关,需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鉴别。
2、攻击性增强
进展期病犬会出现无故吠叫、撕咬等攻击行为,甚至攻击主人或自残。此时唾液已含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需注意区分与护食、恐惧等正常防御行为的差异。
3、流涎吞咽困难
典型症状包括大量黏稠唾液流出、饮水呛咳等恐水表现。因病毒损害延髓导致咽喉肌麻痹,病犬可能出现下颌下垂、舌头外伸等症状。此阶段已属疾病终末期。
4、运动失调
后期出现后肢瘫痪、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伴随抽搐或意识障碍。部分病犬表现为麻痹型狂犬病,以进行性肢体麻痹为主,缺乏攻击行为。
5、暴露风险史
未接种疫苗的犬只若近期被其他动物咬伤,或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区,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即使无症状,被疑似犬只咬伤后也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
发现疑似狂犬病犬应立即联系疾控部门,避免直接接触。被咬伤者需24小时内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日常应定期为宠物犬接种狂犬疫苗,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遛狗时使用牵引绳,减少与其他动物的冲突机会。若犬只出现异常行为,应及时隔离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