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引起的血尿通常表现为突发性肉眼可见的尿液颜色改变,可能伴有排尿疼痛或腰部钝痛。血尿特点主要有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淡红色、血尿与疼痛发作同步、无血块形成、排尿初期或终末血尿明显、运动后血尿加重等。
1、尿液颜色异常
泌尿系统结石划伤黏膜时,红细胞混入尿液会使尿液呈现洗肉水样或淡红色。这种颜色改变通常肉眼可见,区别于镜下血尿。肾结石引起的血尿可能呈现均匀的淡红色,而输尿管结石可能导致排尿初期血尿更明显。颜色深浅与出血量相关,但很少出现暗红色或大量血块。
2、疼痛伴随性
约80%结石性血尿患者会伴随肾绞痛或排尿刺痛。当结石在输尿管移动时,突发性腰部剧痛常与血尿同时出现。疼痛多位于肋脊角或下腹部,可向会阴部放射。这种同步发生的疼痛-血尿现象是结石区别于肿瘤的重要特征,膀胱结石患者可能在排尿终末出现刺痛伴血尿。
3、无凝血块
结石导致的血尿通常不会形成明显血块,这与泌尿系统肿瘤引起的血尿不同。由于结石摩擦造成的出血多为毛细血管渗血,出血量较少且持续。但若合并感染或存在较大黏膜损伤时,可能出现细小的血丝。无血块特征有助于初步判断出血来源。
4、排尿时段特征
血尿出现时段具有定位价值。排尿初期血尿提示尿道或膀胱颈病变,终末血尿常见于膀胱三角区结石,全程血尿多来源于肾脏或输尿管。部分肾结石患者晨起第一次排尿血尿更明显,这与夜间尿液浓缩及体位改变促使结石移动有关。
5、运动相关性
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血尿加重是结石的典型表现。运动时结石随体位变化移动,增加对尿路上皮的机械刺激。部分患者仅在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血尿,静止后缓解。这种运动诱发性血尿需与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相鉴别,后者尿液离心后上清液仍为红色。
出现结石性血尿时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和憋尿。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适当补充柑橘类水果。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尿量减少时需立即就医,通过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结石位置。根据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调整饮食结构,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