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烫伤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药物涂抹、保护创面、观察恢复等方式处理。轻度烫伤通常由接触高温物体、热液溅洒、短暂火焰接触等因素引起。
1、冷水冲洗
烫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0-15分钟,水流不宜过急。冷水能快速降低皮肤温度,减少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缓解疼痛感。冲洗时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防止冻伤。若烫伤部位有衣物覆盖,需先剪开衣物再冲洗,不可强行撕扯。
2、消毒处理
冲洗后用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创面,清除表面污染物。消毒时不可用力擦拭,避免破坏表皮组织。若出现水疱,保持其完整性,不要自行刺破。对面积较大的烫伤或皮肤破损严重者,消毒后应覆盖无菌纱布暂时保护。
3、药物涂抹
可遵医嘱使用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制剂。药物需均匀涂抹于创面,厚度约1毫米,每日换药1-2次。用药前确保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混合使用不同药膏。若出现红肿加剧或分泌物增多需停药就医。
4、保护创面
涂抹药物后用无菌纱布或医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时避开伤口。敷料需保持透气性,每日检查创面情况并及时更换。避免伤口接触污水、灰尘或化妆品,洗澡时可用防水敷贴保护。浅二度烫伤通常7-10天可逐渐脱痂愈合。
5、观察恢复
每日观察创面颜色、渗出液及周围皮肤变化。正常恢复过程为红肿逐渐消退,无脓性分泌物。若出现持续疼痛加剧、创面发黑发绿、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感染需就医。愈合期避免抓挠,新生皮肤需防晒半年以上。
烫伤恢复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创面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维持代谢。创面完全愈合前禁止游泳或剧烈运动,衣物选择柔软透气材质。日常注意远离热源,厨房操作时佩戴防护用具,儿童活动区域设置防烫伤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