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下腹牵扯痛可能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等因素有关。痛经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起,表现为下腹阵发性绞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伴随性交痛和经量增多;盆腔炎多与感染相关,可伴有发热和异常分泌物;子宫腺肌病常见经期延长和子宫增大;卵巢囊肿可能导致单侧下腹钝痛或突发剧痛。建议就医明确诊断,避免自行用药。
1、痛经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水平升高导致子宫收缩缺血有关,可通过热敷缓解。继发性痛经需排查器质性疾病,医生可能开具布洛芬缓释胶囊、酮洛芬肠溶胶囊或萘普生钠片等药物。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保持腹部保暖有助于减轻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可能刺激盆腔神经,形成进行性加重的牵扯痛。典型症状包括深部性交痛、排便痛及不孕,超声检查可发现巧克力囊肿。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严重者需腹腔镜手术。
3、盆腔炎
细菌上行感染引发的盆腔炎症会导致下腹持续性坠痛,伴随脓性分泌物和尿频。急性期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多西环素肠溶胶囊。慢性盆腔炎可能形成粘连,建议定期妇科检查并避免不洁性生活。
4、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会引起经量增多和贫血,疼痛呈放射性至腰骶部。超声显示子宫均匀增大,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米非司酮片等药物控制进展,保守无效时需考虑子宫切除术。经期可尝试低频电刺激缓解疼痛。
5、卵巢囊肿
生理性黄体囊肿多在月经后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肿如畸胎瘤可能扭转破裂引发急腹症。超声可鉴别囊肿性质,较小囊肿可观察,较大囊肿需腹腔镜剥除。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需立即急诊,避免剧烈体位变动以防囊肿蒂扭转。
月经期应注意记录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及高盐食物。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可放松盆底肌肉,练习腹式呼吸有助于缓解痉挛。若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出现非经期疼痛、异常出血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检查。长期痛经患者建议每年进行宫颈癌筛查和乳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