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时推拿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常用手法有补脾经、摩腹、推上七节骨。婴幼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1、补脾经
补脾经是小儿推拿基础手法,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该手法能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常伴随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家长需注意推拿力度轻柔,每次操作100-300次,配合热敷腹部效果更佳。但细菌性肠炎引起的腹泻需优先抗感染治疗。
2、摩腹
摩腹手法以手掌面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范围涵盖中脘至神阙区域。通过促进胃肠蠕动调节消化功能,对积食型腹泻尤为适用,常见腹胀、大便酸臭等表现。操作前家长需搓热双手,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可重复2-3次。若患儿出现呕吐、发热需暂停推拿。
3、推上七节骨
推上七节骨是从尾椎骨向第四腰椎方向直线推动,具有温阳止泻功效。适用于风寒型腹泻,多见大便清稀、肠鸣腹痛症状。家长操作时用拇指指腹匀速上推,速度每分钟80-100次,持续2分钟。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轮状病毒感染腹泻应配合补液治疗。
推拿期间家长需保持患儿腹部保暖,暂停高糖高脂辅食,改喂米汤、焦米粥等易消化食物。观察大便性状变化,若出现黏液便、血便或每日腹泻超过10次,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注意奶瓶餐具消毒,便后及时清洁臀部预防尿布疹。推拿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