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下端骨折按骨折移位可分为无移位骨折、部分移位骨折和完全移位骨折三种类型。
1、无移位骨折
无移位骨折是指骨折线清晰可见但骨折断端未发生明显错位。这类骨折通常由低能量损伤引起,如跌倒或轻微撞击。患者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但畸形不明显。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但断端对位良好。治疗主要采用石膏固定或支具外固定,配合休息和康复训练。
2、部分移位骨折
部分移位骨折指骨折断端出现一定程度错位但未完全分离。多由中等能量创伤导致,如交通事故或运动损伤。临床症状包括明显疼痛、肿胀、淤血和轻度畸形。X线检查可见骨折端成角或短缩移位。治疗需根据移位程度选择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或采用牵引治疗。对于不稳定骨折可能需要临时外固定支架。
3、完全移位骨折
完全移位骨折表现为骨折端完全分离并明显错位,常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如高处坠落或严重撞击。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明显畸形、异常活动和严重肿胀。可能伴随血管神经损伤。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端完全分离并可能伴有旋转或重叠移位。这类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干预,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固定。
股骨下端骨折后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活动,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饮食上应保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折愈合的不良习惯,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如出现异常疼痛、肿胀加重或感觉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