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男男性行为传播概率高于异性性行为。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其中性接触传播中男男性行为风险较高。男男性行为容易导致直肠黏膜破损,增加病毒传播概率。异性性行为传播概率相对较低,但无保护性行为仍存在风险。
男男性行为传播艾滋病风险较高与行为特点有关。男男性行为更容易导致直肠黏膜破损,直肠黏膜较阴道黏膜薄弱,容易在性行为过程中出现微小裂口。艾滋病病毒通过破损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概率增加。男男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相对较低,进一步增加传播风险。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病毒携带者基数大导致传播概率上升。
异性性行为传播艾滋病风险相对较低但不容忽视。阴道黏膜较直肠黏膜更为坚韧,性行为过程中破损概率较低。女性阴道分泌物具有弱酸性环境,对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异性性行为中若无保护措施,精液中病毒仍可能通过阴道黏膜微小破损或宫颈口进入体内。女性生理期或患有妇科疾病时,阴道黏膜屏障功能下降,传播风险相应增加。
预防艾滋病传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发生性行为时应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避免多个性伴侣或与健康状况不明的性伴侣发生关系。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早期发现可及时治疗控制病情。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预防感染。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通过规范用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不到水平,可显著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