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和过敏性紫癜是两种不同的过敏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和瘙痒,过敏性紫癜则伴随皮肤紫癜、关节痛和内脏受累。
1、发病机制
荨麻疹主要由组胺释放引起,过敏原如食物、药物或环境因素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过敏性紫癜属于小血管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和出血倾向,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临床表现
荨麻疹的特征是突发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皮损通常在24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表现为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红色瘀点或瘀斑,按压不褪色,可能伴随腹痛、关节肿痛或血尿。
3、皮肤表现
荨麻疹的皮损呈水肿性隆起,边界不清,可融合成片,消退后无痕迹。过敏性紫癜的皮疹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出血性斑点,多集中在四肢伸侧和臀部,严重时形成血疱或坏死。
4、系统受累
荨麻疹一般仅累及皮肤,严重时可出现血管性水肿导致呼吸困难。过敏性紫癜常影响多个系统,约半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如绞痛,部分可能引发肾炎甚至肾功能损害。
5、治疗方法
荨麻疹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为主,严重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过敏性紫癜需综合治疗,轻症用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重症需联合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肾脏病变者需加用双嘧达莫片。
两类疾病均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记录诱发因素,过敏性紫癜患者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急性发作期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饮食宜清淡并补充维生素C。出现呼吸困难、持续腹痛或血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