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肾结石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方式治疗,通常由代谢异常、尿路感染、解剖结构异常、饮食习惯、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小于20毫米的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结石。通过X线或超声定位后,利用高能冲击波将结石粉碎成沙粒状,随尿液自然排出。治疗过程需30-60分钟,无需全身麻醉,术后可能出现血尿或腰部隐痛,需配合药物排石治疗。
2、输尿管镜碎石:
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结石,采用直径约3毫米的软镜经尿道进入,配合钬激光或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取出。手术需椎管内麻醉,术后留置双J管2-4周,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症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经皮肾镜取石:
适用于大于20毫米的鹿角形结石。在腰部建立直径约1厘米的通道,通过肾镜直接粉碎并取出结石。需全身麻醉,术后有出血和感染风险,需绝对卧床24小时并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4、代谢异常:
可能与高钙尿症、高尿酸尿症等代谢紊乱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结石形成。需进行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针对性使用枸橼酸钾、别嘌呤醇等药物调节代谢,同时控制动物蛋白摄入量。
5、尿路感染:
某些细菌能分解尿素产生氨,导致磷酸铵镁结石形成。常见于反复泌尿系感染患者,多伴有尿频尿痛症状。需进行尿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可行碎石治疗。
术后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避免浓茶咖啡等高草酸饮品,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5克以内。适度进行跳跃运动促进残石排出,但需避免术后两周内剧烈活动。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代谢评估。出现持续腰痛、发热或肉眼血尿时应及时复诊,长期存在结石者需每年进行肾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