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症状主要有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射异常和疼痛。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反应、血管病变和脱髓鞘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是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典型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无力或完全瘫痪,严重时可累及上肢。早期表现为行走困难或步态不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部分患者因脊髓休克期出现短暂性弛缓性瘫痪,此时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运动障碍可能与脊髓前角细胞或皮质脊髓束受损有关,需通过肌电图和磁共振成像明确病变范围。
2、感觉异常
感觉异常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的感觉减退或缺失,典型特征为感觉平面清晰可辨。患者可能出现束带感、麻木、刺痛或烧灼感等异常感觉,部分病例存在感觉分离现象。深感觉障碍可导致共济失调,浅感觉缺失易引发皮肤损伤。感觉异常通常与脊髓后索、脊髓丘脑束受损相关,需通过神经传导检查和体感诱发电位评估损伤程度。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等膀胱功能异常,以及便秘、大便失禁等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出汗异常或皮肤温度调节障碍。严重病例可发生自主神经反射亢进,表现为突发血压升高伴头痛。这些症状与脊髓中间外侧柱及骶髓排尿中枢受损有关,需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和自主神经功能测试评估。
4、反射异常
反射异常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典型体征包括巴宾斯基征、霍夫曼征阳性。脊髓休克期可能出现反射消失,恢复期逐渐转为反射亢进。部分患者存在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反射异常与锥体束损伤程度相关,可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5、疼痛
疼痛多表现为病变节段神经根性疼痛或病变平面以下弥散性疼痛,部分患者出现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急性期可能出现背部剧痛,与脊髓膜受刺激有关。慢性期可能发展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持续影响生活质量。疼痛机制涉及脊髓后角神经元敏化和中枢敏化,需通过疼痛评估量表量化严重程度。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脊髓损伤。饮食应保证充足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康复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循序渐进改善运动能力。注意监测排尿情况,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心理支持对改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情绪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