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饮食调整、活动管理、用药规范及定期复查。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愈合效果。
1、伤口护理
术后24小时内需加压包扎止血,之后每日用温水或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坐浴1-2次,每次5-10分钟。排便后应立即清洁,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粪便污染。若敷料渗液过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能提示感染,需及时就医处理。伤口愈合期间禁止盆浴或游泳,保持会阴部干燥。
2、饮食调整
术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渣半流食。两周内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发物,如辣椒、羊肉、海鲜等。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适量增加芹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但需控制粗纤维摄入量以防排便过多刺激伤口。术后便秘者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
3、活动管理
术后3天内卧床时建议侧卧减轻肛周压力,避免久坐久站。1周后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骑车或提重物。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防止伤口撕裂。如工作需要久坐,可使用中空坐垫分散压力。
4、用药规范
术后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便后可用康复新液湿敷促进肉芽生长,禁止自行使用痔疮膏等刺激性药物。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稳定。若出现发热或持续疼痛,需排除肛周脓肿复发可能。
5、定期复查
术后7-10天需首次复查评估伤口,之后每2周随访至痊愈。通过肛门指检和超声检查确认瘘管闭合情况,复杂肛瘘可能需多次换药。术后3个月内容易复发,发现肛周肿痛、渗液需立即就诊。长期随访有助于发现克罗恩病等潜在病因。
术后2个月内应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日固定时间如厕,每次不超过5分钟。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日3组每组10次。避免穿紧身裤摩擦伤口,内裤选择纯棉透气材质。保持乐观心态,术后完全愈合通常需要4-8周,复杂肛瘘可能延长至3个月。如出现发热超过38℃、大量出血或剧烈疼痛,应立即返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