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的中医治疗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饮食调理、情志调节、外治法等方式。血尿在中医中多与湿热下注、阴虚火旺、脾肾两虚等因素有关,需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方剂,湿热下注者可选用八正散加减,成分包括车前子、瞿麦等,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含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药物。脾肾两虚者适用归脾汤合六味地黄丸,含黄芪、熟地黄等补益脾肾药材。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避免自行用药。
2、针灸疗法
选取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调节下焦气机。实证配血海、阴陵泉清热利湿,虚证加关元、足三里补益脾肾。可配合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温补元气,每次治疗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孕妇及出血倾向者慎用。
3、饮食调理
湿热型宜食冬瓜、薏苡仁等淡渗利湿之品,忌辛辣油腻。阴虚型可选银耳、百合滋阴,避免温燥食物。脾肾虚者宜山药、莲子健脾固肾,禁生冷。所有证型均应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保持1500-2000毫升,分次饮用。
4、情志调节
肝气郁结可加重血尿,需保持情绪平稳。可通过五音疗法中的羽调音乐(如《流水》)舒缓情绪,练习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疏泄肝火。避免熬夜及剧烈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睡眠。
5、外治法
湿热型可用黄柏、苦参煎汤熏洗会阴部。腰部冷痛者可盐炒热敷肾区,每日1-2次。耳穴贴压取肾、膀胱、交感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按压。皮肤破损或过敏体质者禁用外敷法。
中医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观察疗效。若血尿持续或加重,或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泌尿系结石、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注意会阴部清洁,女性经期暂停坐浴等外治法。保持作息规律,戒烟限酒,有助于气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