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感染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多饮水、使用抗生素药物、热敷缓解不适、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方式治疗。尿道口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卫生习惯不良、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性生活不洁等原因引起。
1、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等刺激性产品。清洗时应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后需在阳光下暴晒消毒。女性月经期需增加卫生巾更换频率,避免经血滞留滋生细菌。
2、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可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建议选择白开水、淡竹叶茶等饮品,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排尿时尽量排空膀胱,不要刻意憋尿。适当进食西瓜、梨等利尿食物也有助于病情恢复。
3、使用抗生素药物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不可自行停药。若出现药物过敏需立即就医,妊娠期妇女应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抗生素治疗期间建议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4、热敷缓解不适
将温水装入密封袋或使用暖水袋,温度控制在40℃左右,外裹毛巾后敷于会阴部10-15分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排尿灼痛感。注意避免烫伤,糖尿病患者慎用。急性炎症期若出现发热应禁用热敷。
5、避免刺激性食物
治疗期间需忌食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限制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减少高糖食物摄入以免促进细菌繁殖。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柑橘类水果可能刺激尿道需酌情食用。建议选择小米粥、蒸南瓜等清淡易消化食物。
尿道口感染期间应暂停性生活,避免交叉感染或加重炎症。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避免坐浴。若出现血尿、腰痛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就医。恢复后可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女性患者建议每年做妇科检查排除相关疾病。日常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预防复发。